前言
本文在分析碳市場空間基礎上,剖析碳市場作為一種減排機制促進能源轉型的機理,尋找新環境下給綜合能源帶來的系統性機會。
碳資產管理業務市場空間及存在的問題
目前的政策環境下,可開展的碳資產管理業務主要包括碳排放核查、減排碳資產(CCER)開發、碳交易、碳相關課題研究和培訓等。碳直接相關的市場業務空間較小,隨著越來越多的企業進入,競爭日益激烈,以輕資產為主的業務模式也不適用于摩拳擦掌準備進入的機構、央企等大玩家。社會期望的萬億級甚至是百萬億級的“雙碳”市場,勢必要以碳市場機制為延伸,尋找碳成本傳導下產生的綜合能源市場機會,以及隨著碳資產金融價值提升帶來的碳金融和綠色金融空間。
碳市場機制促進綜合能源發展的原理
碳排放權交易市場相對其他市場來說更加抽象,其基本原理在于通過人為構建“碳資產”來衡量碳排放權的稀缺性,從而將二氧化碳排放這一能源領域重要的外部性實現內部化,引導社會生產活動向綠色低碳轉型,促進綜合能源業務空間大幅增長。主要體現在:一是化石能源使用成本提升,造成能源、電力成本中樞上移,而非化石能源、節能減排等低碳能源使用方式成本優勢增強,從而不斷促進能源結構、產業結構調整,促進節能、綜合能源等行業發展。二是對于滿足額外性的可再生能源、節能減排、電能替代和碳匯等項目,開發額外的CCER資產相當于增加了一塊補貼收益,提升了項目盈利能力。另外碳成本上升預期促進用戶提升綜合能源意識,促進市場面擴大以及綜合能源議價空間增大,破解綜合能源商業模式困境。三是化石能源項目投資風險增強,資金將優先選擇低碳能源和綜合能源領域,促進低碳項目融資難度和融資成本不斷降低。
對愛眾的機遇
一是新能源與綠電交易。風電、光伏為主體的新能源發展是當前能源結構調整的重頭戲,全國碳交易市場惠及新能源的發展,但其作用可能不是體現在資產側,而是通過綠電采購、綠證購買等方式,將新能源的減排價值在企業碳負債側進行體現。二是新型儲能。新型儲能是解決新能源隨機波動問題的最有效手段,也是構建新型電力系統的重要保證。三是生物質綜合利用。生物質能源是自然界目前唯一可獲得的可再生燃料,是實現雙碳目標的寶貴資源,相對氫能等其他方式性價比更高,未來在燃料替代中不會缺席。四是工業領域綜合能源服務。在雙碳背景下,給工業節能市場開辟了新天地,主要體現在節能減排帶來的環境效益在碳市場側有所體現,開展節能的控排企業碳負債降低促進碳市場履約成本降低,碳收益的疊加使包括余熱余壓利用在內的節能和綜合能源服務項目收益更高;同時配額資產的盤活能提升企業開展節能減排項目的能力。